从3月中旬至今,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全封闭管理已有80多天。封闭管理期间,家属探视暂停,老人“不进不出”,心理上难免会出现一些波动。

  封闭不封亲情,隔离不隔关爱。安装通话器、开展线上阅读、开通心理服务热线……特殊时期,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多渠道筑牢疫情防控心理防线,让老人心静身安。

  通话器,让家人见到面聊上天

  一部小小的通话器,拉近老人和家属之间的距离。在西城区国投健康长者公寓的落地窗外,每天都有家属和老人“隔窗相会”。在这里,老人不但能够和家人见到面,还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聊聊天。这是院方为缓解老人焦虑情绪的特别举措。

  国投健康长者公寓副院长盖广说,虽然养老院的老人对封闭管理都有一定心理准备,家属也比较理解,但老人情绪上的波动仍不可避免。“封闭管理之前,我们是鼓励家属来探望的。”盖广介绍,院内老人平均年龄在85岁以上,需要家人的问候和关爱。“我们经常帮助老人通过视频或电话和家人沟通,但这种方式毕竟有局限性。老人还是希望能近距离和家人交流。”

  怎么能让老人离家属更近一些?银行柜台的通话装置,给了工作人员启发。“如果安装一部通话器,交流不就方便多了?”院方重新布置了一楼的家具,在窗前摆放了沙发;窗外的空间摆放了两把椅子供家属坐下,好让家属能和老人多聊一会儿。两个月来,这种无接触的探访方式深受老人和家属欢迎。

  线上阅读,给予老人心灵慰藉

  老年人有了心理问题,往往不会直接说出来。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薛晓萍说,大部分老人在物质条件上并不匮乏,却急需心理上的慰藉。

  薛晓萍是老年公益阅读平台“银龄书院”的创始人。十几年来,她带领不少老人通过阅读走出阴霾,获得内心的平和。“阅读是让老年人平静下来最简单的办法。”

  “银龄书院”的读者中,约10%住在养老机构。疫情突如其来,为了不让这些老人觉得被遗忘,薛晓萍结合阅读平台的特点,利用网络和广播,组织古诗词朗读打卡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她已组织了十几场线上活动,每次都有300多人参与。老人们在微信群里晒出自己拍的照片、小视频,焦虑情绪在群友们的转发、点赞中消散了。

  为充实老人的生活,“银龄书院”每周课程都排得很满。薛晓萍动员老年人参与制作有声读物,在电台带领大家读书,有时她还会特意讲一些比较难的诗词,让老人去查字典,分散注意力,保持良好的情绪。“我们做了这么多,就是希望让老人能‘心静身安’。”

  开通热线,随时倾听老人心事

  部分老年人身上,疫情对心理带来的影响更为明显。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勇表示,老年人由于获取信息渠道有限,再加上本身体弱多病,又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无助感相比一般人会进一步加深。在孤独、恐惧之外,老年人还容易出现幻想、抑郁、偏激、多疑等心理问题。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开通了老年心理服务热线,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心理干预。两年来,热线已提供老年心理咨询服务4500多小时,服务老人超700人次。

  “当老人感受到他人给予的重视时,通常是积极乐观、自信且充满正能量的。”专家表示,特殊时期,来自家人的支持尤为重要;对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来说,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照护人员,如果拥有良好精神状态,也能直接带动老人用更积极的心理、情绪去应对疫情。(记者 王琪鹏)

  (原标题:这些关爱,让老人心静身安)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北京养老服务机构多渠道筑牢疫情防控心理防线发布于2022/06/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