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市北模式

市北区位于青岛市主城核心区域,总面积65.4平方公里,辖22个街道,137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09.69万,其中户籍人口91.7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万,占户籍人口总数28.78%;80岁以上老年人口3.99万,占户籍人口总数4.34%,是一个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基数大、程度高、高龄化态势突出的老城区,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发展趋势。

2020年,青岛市获批全国第四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城市后,制定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以及8个配套政策文件,构建了新一轮“1+8”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夯实了青岛养老服务制度框架的“四梁八柱”。新一轮“1+8”养老服务政策体系的建立,夯实了居家养老的基础性地位,使养老服务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时机。

在政策主导和市场刚需的共同推动下,市北区积极转变思路,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径,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养老难题为切入点,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社会参与,按照“一体化统筹、标准化建设、多元化服务、智慧化管理”的四化思维,全面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设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破解养老难题,拓展服务半径,走出一条人口密集老城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子。

一体化统筹,迅速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

全面系统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将建设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列入区办实事和综合考核,结合区情下发《建设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切实做到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以面及体。为破解老城区基础设施不足问题,统筹街道和社会资源,通过新建小区配建、租赁闲置房屋、切分社区办公用房、社会组织自筹等方式,整合近1.57万平米房屋资源,建成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2处、社区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137处,提供社区养老床位440张,签约家庭养老床位3264张,完成适老化改造1464户。特别是针对部分站点存在的配餐服务短板,依托社会组织技术资源、养殖基地、智能炒菜设备等优势,兴建起“集中采购、集约生产、统一配送”一体化的“中央厨房”,改变社区“零敲碎打”式的助餐服务,采取“一厨多点”方式为全区老年人提供配餐服务,现已辐射镇江路、开平路等12个街道、45个社区,为周边3100余名老年人解决了就餐问题。率先融合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助推居家养老服务科学、长远、可持续发展。在全市率先探索了将长期护理保险与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通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嵌入式失能长期照护、短期托护、上门服务等定制化服务,真正把养老院“搬”回家,把专业服务“送”到家。目前,全区已为1507位签约家庭养老床位的老人办理了长期护理保险,有效解决了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问题。

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新品质

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作为内核工程,推动居家养老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区22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部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服务的“五统一”要求建成,并配套建设了“三室两堂一房”,即活动室、图书室、日托室、食堂、微机课堂和健身房,137 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的门头标识、工作制度、服务标准等也进行了统一。同时,积极推动行业服务标准的建设,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借鉴经验,会同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标准化建设委员会等,共同制定《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发布30项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制定了《安全生产工作标准》《老年人食物配餐指导手册》等标准化工作指南。强化养老服务标准实施推广,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标准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和考核,切实保障提供高品质居家养老服务。

多元化服务,精心打造养老组织新品牌

在标准化建设基础上,运用“红色合伙人”机制,先后吸引福山老年公寓、华夏医院、国君集团等社会力量投资3000余万元,运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同时,引导养老服务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医、养、康、护、悦”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成功推出“福山养老”、“蜂巢筑社区”、“华夏医养”、“爱帮帮”等养老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已面向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6大类52项专业服务累计23.4万人次。2021年5月,又在全市率先举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集,开创了养老服务“情景化”体验的先河。大集现场设置医疗护理服务、康复辅具租赁、适老化设备体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老年食品用品等多个展位,让老年人全方位、情景化地体验各类养老服务项目,亲身感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同时也推动养老服务组织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围绕老年人个性化需求打造服务项目,推动资源和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供需双赢。目前,养老服务大集已成功举办3场,参与老年人达1100余人,实际体验人数达820余人。

智慧化管理,积极探索养老监管新体系

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建设市北区智慧养老云平台,打造养老服务综合智慧监管“一张网”,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监管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例如,在补助审批环节,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自动比对信息数据,实现精准审批发放,推动补助补贴审批工作从“粗放型”向“精准型”的转变。在日常监管环节,平台全过程记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场景,做到“需求有派单、上门有定位、服务有照片、事后有回访”,实现了全过程“痕迹化”管理。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和街道均可通过平台内的服务清单和服务记录,精准掌握养老服务组织的真实运营状况以及养老服务质量,及时发现和预防可能存在的风险,进一步提升了政府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同时,打造了全市规模最大的“智慧型社区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辽西社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在设置健康服务管理中心和生活服务区的同时,引入“互联网+养老”理念,架构了居家养老综合服务调度中心,依托智慧化信息平台,根据老年人需求类型、定位分布等情况快速数据分析,精准匹配提供送药、送诊、送餐等上门服务,并实时动态监管、定时追踪回访,切实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

工作启示

这种“家门口”养老模式有效解决了长期困绕老年人群体及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过大、老人不愿意离家、子女不会护理”等方面的养老现实难题,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做到了让居民群众“叫好又叫座”。2021年5月,全省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观摩市北4处服务站点,会上市北区交流了先进经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观察》、《热线12》等栏目3次报道了市北区养老服务经验做法,《中国社会报》头版头条、经济日报、新华社电稿、大众日报、学习强国等多家国家级、省级权威媒体先后就市北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和创新点进行了宣传报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是顶格协调推进是推动工作落地落实的重要机制。顶格协调推进就是加强顶层设计,由“上而下”加强协调推进,最大化提高推进落实效率。我区将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列入 2020 年度区办实事和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项目,明确各级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社会化运营理念理顺了服务主体,由于抓住了核心本质,改革成效在短时间内凸显,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带来了养老服务体系结构的优化,为“养老服务标准化”提供了一个创新性的改革样本。

二是群众切实满意是开展养老服务改革的根本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随着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应将老年人具体而微的需求与规范高效的养老服务体系对接,破解居家养老“照护”难题,这是千万家庭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之需。一方面,推进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融合发展切实解决了居家“照护难题”,有效满足了老年人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健全多元参与机制,既有“五星级”养老机构、医疗资源丰富的医养结合机构等入局,又有交运集团、国君集团等爱心企业参与,从社会最关注的养老问题入手,从群众最期盼的照护领域改革,围绕服务群众来转,向着群众满意而行。

三是勇于探索创新是深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优沃土壤。养老服务体系改革的理念和实践,是市北作为主城中心区内在改革创新动力的体现。打破了原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单一性、局限性,在全区所有街道、社区同步推进改革,实现养老服务大步提升,突破大、推进快、效果明显,离不开区委区政府探索创新的强烈改革意识和敢于担当实干的改革作风。特别是青岛市获批全国第四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城市后,市北区勇担先行先试使命,探索建立了具有鲜明市北特色的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融合发展模式,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样本。

(青岛市市北区民政局)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青岛市市北区:开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市北模式发布于2022/06/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