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查显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继续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仅为1.54个和1.48个。
在育龄妇女减少、生育意愿走低等多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继续走低。
8月1日,求是网刊发了《求是》杂志2022年第15期内容,其中包括作者署名为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的文章《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文章指出,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人口负增长下“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
具体而言,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其次是我国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近年来总和生育率降到1.3以下,低生育率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最主要风险。三是老龄化程度加深,预计2035年前后进入人口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四是家庭小型化,2020年平均家庭户规模降至2.62人,较2010年减少了0.48人,养老和抚幼功能弱化。五是区域不平衡,一些生态脆弱、资源匮乏地区人口与发展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鉴于以上趋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文章指出。
7月30日,在2022中国财富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表示,根据新的预测,大概在今年或者明年,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随后进入负增长,同时印度的人口超过中国,且将来的差距会非常显著。这些数据意味着中国将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这不是周期性的,不是稍纵即逝的,几乎是长期的趋势,新的人口转折点或将带来新的冲击。
文章分析,当前工作的着力点是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社保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生育观念总体转向少生优育。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查显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继续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仅为1.54个和1.48个。经济负担重、子女无人照料和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因素已经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障碍。
这其中,在子女照料方面,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罗明忠对第一财经分析,解决这一难题关键还是要发展普惠性托幼机构,比如在一些相对大型的社区,建立公立的普惠性托幼机构。第一要建;第二是怎么分布,要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和特点来合理配置和布局;第三要提高质量,“要是普惠性托幼机构做的太差,小孩父母也不愿意。”
文章表示,人口工作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当前,我国配套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与人口发展形势、与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亟待加快建立健全。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也对第一财经分析,目前虽然有的政策措施已经制定,但是配套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执行起来还有很多具体的困难和现实的障碍。
国家卫健委表示,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在生育支持和家庭发展方面持续用力,促进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同向发力,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税收、社保等政策适当向生育子女的家庭倾斜,积极构建生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和生育友好的政策支持体系,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激发生育潜能。
文章指出,要探索完善由政府、用人单位、个人等共同参与的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精准实施购房租房倾斜政策。要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落实“十四五”托育服务发展规划,积极实施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少子老龄化”将成常态!我国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继续走低“90后”平均打算生娃仅1.54个发布于2022/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