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静

掌上咸宁报道

“吃有助餐、医可就近、乐逛公园,还有人上门帮我理发和打扫卫生,真是享福了!”通城县隽水镇秀水社区黎奶奶感慨道。

近年来,通城县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起点、找准新定位,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抓手,着力建体系、补短板、促改革、扩供给、增活力、强质量,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紧贴需求,织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张网”

织密社区养老服务网。实施老年助餐服务项目。新建湘汉社区和麦市福利院幸福食堂,有效解决高龄、孤寡、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建好用好养老服务综合体和农村日间照料中心。2022年10月完成秀水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提档升级磨桥、李塅、虎岩3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养老服务新格局。推进养老服务领域实事项目,2022年9月,完成400户特殊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有效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质量。

织密机构养老保障网。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编制完成全县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推进农村福利院三年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大坪福利院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全县特困精神病专护福利院,原特困供养人员实行分区供养。

织密农村养老兜底网。目前全县已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80%以上,为留守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让留守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解决了农村老人居住困难、生活孤独等问题。同时,日间照料中心和村卫生室合作,为农村困难老年人提供医疗基本服务。

激活潜能,坚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步走”

支持市场化运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化养老,化解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大坪乡福利院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以公建民营为切入点,按照“政府统一监管、专业团队运营、职权明晰、优势互补”的模式,由第三方公司投资建设运营。县政府及时兑现扶持政策,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社会效果,形成了良好的政企互动关系。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兴办养老机构,隽水、麦市两处民营养老机构在政策优惠、资金补贴、行业监管上实现“一盘棋”,以此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

培养专业化队伍。2022年10月,高标准完成“一家一护”家庭养老服务提能工程,在11个乡镇全面展开,共培训1335人,其中普通班1205人,提升班130人,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试通过率超过80%。通过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有效提升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开展多元化服务。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特色养老服务项目,积极引导社工、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务。依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项目试点,对60岁以上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和信息化改造,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上门服务。启动经济困难高龄老人、失能老人购买居家上门服务——助餐、助行、助浴、助医、助急、助洁。

提质增效,唱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重奏”

“医养融合”,探索健康养老新路径。各乡镇农村福利院与乡镇卫生院均已签订服务协议,建立护士驻点服务,医师定期巡查机制。在银城社区试点开展对老人定期上门服务,启动“医养结合”工作。县托老康复中心与白沙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医养融合服务。在11个乡镇设立“一站式”医疗救助业务,对特定困难群体,建立了医疗绿色通道。

“互联网+养老”,构建智慧养老新格局。依托咸宁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项目改革试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通城县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老年人基本状况数据库,录入老人信息数据和健康档案,提供紧急呼叫救助、居家照护、健康跟踪、应急救助等多种服务,全面提升居民养老服务水平。

“养老+行业”,引领养老产业新方向。大力推动“养老+行业”多元融合,紧紧围绕“医、药、养、健、游、护”六个方面,全力推动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探索发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促进养老与文化、教育、家政、医疗、旅游等行业全面融合发展,探索多种联动组团模式,推进全养老服务业向服务专业化、运营连锁化、发展集团化、产业规模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批在养老服务领域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行业品牌。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通城县民政局:做“实”养老服务暖民心发布于2022/1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