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9时,27岁的丁康骑着共享单车,从两站外的家中赶到硚口区荣华街建乐社区养老院,隔着紧闭的铁门,帮老人采购零食,清理前一天的各种垃圾。
养老院封闭管理后,丁康的父母和老人们住在养老院里,他因为刚添了宝宝需要照顾,就暂时成了“跑腿”外勤。“不管在院里还是院外,我都是在为老人们服务。”他希望能早日帮养老院实现升级换代,完成母亲创办之初的梦想。
2014年,从事养老行业12年后,丁康的母亲张保琪下定决心自己创办了建乐社区养老院,目前入住老人有80多人,最多时有近130人。丁康从小就在各个养老院长大,老人们都很喜欢他,但张保琪一直不希望儿子入行。
在妈妈的坚持下,长相帅气的丁康长大后进入了高校的空乘专业学习。临毕业时,平时喜欢演讲的他放弃了去航空公司,进入了一家大型企业做内训师。
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期间,他都会抽时间帮母亲打理养老院的事情,他发现随着行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母亲逐渐感到力不从心。作为家里的独子,他决定入行为母亲分忧。
工作3年后,丁康在2018年辞职进入一家高端养老公寓工作,成为一名文娱活动策划师。“我是事后才知道的,心里很难受。”张保琪说,她也劝过儿子辞职换个工作,但没想到他“铁了心”,她也只能妥协。
工作之余,丁康利用一切时间观察、学习其他岗位的工作模式及养老公寓的管理模式,准备将来应用到自家的养老院。两年后,“学成”的丁康提出辞职,并主动告知了自己的身份,公司领导在惊诧之余,反而很欣赏他的坦诚。“我们现在还是朋友,工作上遇到问题还会经常请教。”
对于儿子的回归,张保琪很开心,她发现自己面对的新问题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儿子的协助。
2020年,雄心勃勃的丁康回到建乐养老院后,开始尝试将学到的东西落地实践,但开始却碰了不少钉子。他将在原养老公寓深受欢迎的游戏引入,却没有人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没什么吸引力。”85岁的徐汉芝老人说出了很多老人的想法。受挫的丁康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找到了原因:两家养老院入住老人的情况不同,“先进”经验明显“水土不服”。
找到了症结,丁康也不再迷信经验,他根据老人们的特点,设计了系列手势舞,给房间装上了门牌号,为老人办生日会,都深受老人欢迎。“现在我每天都要参加他组织的活动,很有意思。”徐汉芝老人说。丁康设计的“兔子舞”等手势舞现在已经成为老人们的日常活动。
对于丁康带来的变化,张保琪也感觉上了一课,“做了几十年养老,没想到还可以这样做,还是年轻人有办法。”54岁的张保琪说,自己快退休了,丁康回来的时间不长,但很让自己放心,“将来准备让他接班”。
从开数控机床到当上养老护理员,“我是被妈妈引入行的”
陈林是湖北大冶人,18岁时去深圳打工,在电子厂开了5年数控机床。“我是被妈妈引入行的。”陈林说。妈妈罗三玉以前曾做过生意,从2008年开始,一直在北京一家高端养老机构做养老护理员。平时妈妈也会经常给他灌输一些养老理念,但他理解中,还一直以为妈妈是在传统养老院工作。
2016年春节,陈林去北京和家人一起团聚过春节,并借机考察了一下妈妈的工作环境,养老机构的现代化环境和人员高素质让他非常震撼。他觉得,这正是自己今后想从事的行业。
经过努力,他成了一名养老护理员。2021年3月,他正式入职泰康之家·楚园。陈林现在的职务是记忆照护区护理组长,主要负责18位失智老人的照护。他的小团队有15人,其中29岁以下的有10人,30—49岁的有4人,50—55岁的1人。
“很多失智老人都会出现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异常举动,比如忘记吃饭、穿衣、洗澡,甚至忘记大小便都非常常见。”陈林说,这就需要照护人员耐心细致做工作,“细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需要详细了解这些老人的过往,从中找寻原因”。
此外,照护失智老人还有很大风险,这些老人的自控能力差,有时会发生意外情况,有时会因此被家属不理解,“有些家属觉得自己花了钱,老人就不允许出现意外。还有的家属对我们有些许担忧,觉得子女都做不到的事,非亲非故的工作人员怎么可能做得好?”陈林无奈地说,“我们一方面将工作做得更细、更专业,同时会经常拍一些老人的小视频给家属,保持日常有效沟通,效果还不错。”
“10分钟的时间,除了工作,只有1分钟用来陪我。”妻子谭文睿聊起丈夫既“生气”也心疼。两人是同事,谭文睿是一名护士。在谭文睿印象中,陈林非常忙,“结婚当天还从早到晚不停有工作电话打过来”。现在凌晨两三点接电话处理突发情况也经常有,这也让她很无奈:“他对老人非常好,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发自内心的那种。”
作为“90后”,陈林非常看好养老这个产业。“这是一项值得一辈子从事的工作。”陈林说。除了做好日常工作,他还利用自己的经验培训更多年轻人成为优秀的养老护理员,“更长远的梦想,我希望能自己开一家养老院”。谭文睿说,自己会全力支持丈夫实现梦想。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去高端养老公寓“学成”后,入行为母亲分忧发布于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