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赢银行利率,跑得赢物价,才可能是一款受追捧的养老年金险
文/ 赵天宇
编/ 王小
一款国民养老年金险就要上线了。
背靠银行、证券保险、北京国资等17家知名机构,以“国民养老保险”命名,国民养老保险公司自2022年3月22日开业,一个多月后,推出“国民美好生活养老年金保险”。
5月16日,这款保险出现在中国银保监会官网人身险备案产品目录中,定位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养老规划需求”,面向希望通过长期积累,满足未来养老金需求的人。
一位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目前上述首款养老年金险还未正式销售,购买者年龄段、投保规则等细节,待此产品上线后会在官网继续更新。
不少城市居民有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但一直难以找到合适的产品,购买意愿不得不搁置,更有一些居民选择购买中国香港乃至海外的商业养老保险。
国民苦养老保险久矣,对这款产品很有期待,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究竟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来回应?
不平衡的“第三支柱”
养老年金旨在抵御未来寿命延长可能带来的养老资金不足风险。《财经·大健康》了解到,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给首个产品的定位是,终身领取,且缴费年期、领取方式、领取年龄多样化,投保者可以自主选择。
目前,中国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9岁,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同时,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在2018年末,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已超过14岁以下的少儿人口总量。
一位养老行业研究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预计会保持年均1000万左右的老年人口增量,一直持续到2035年——届时老年人口总数会达到2.4亿左右。
“家有一老”越发普遍,在这个趋势下,很多年轻人也在及早筹划自己的养老资金。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应运而生。
2021年8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过筹备该公司的消息,2022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其正式开业。公司定位在专业性养老保险经营机构,重点发展养老年金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商业养老计划等创新型养老金融业务。
这是中国第10家获准开业的养老险公司。此前的9家分别是平安养老、太平养老、国寿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大家养老、人保养老、新华养老、恒安标准养老。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告诉《财经·大健康》,2000年之后开始陆续出现专业的养老保险公司,不过后来逐渐做得有点走偏,名义上叫养老保险,实际上卖的产品,真正养老年金的产品很少。
这些企业做团体险的业务多,比如团体的政府业务,另外还替当时的企业年金做一些资产管理,实际上更多的是资管受托方的角色,相当于是理财的概念,而保险的理念很淡。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成立,打破了养老专业保险公司均为保险系、主要依托保险公司的既有格局。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共有17个股东,公司注册资本111.5亿元,实力雄厚。
17个股东中,出现11家银行的身影,即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六家国有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中信、招商、兴业、民生、华夏等五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及相关下属公司,以及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泰康人寿等大型证券保险机构及下属公司,国新资本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熙诚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等实业投资领域企业。
基于11家国有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背景,国民养老在前期筹备产品的阶段,能够与多家商业银行交流,探讨合作模式、产品研发和创新、金融科技。
首款养老年金险,近期将在银行渠道销售。有保险研究者认为,需要观察具体的产品设计,方能衡量这次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到底有多大。
从筹划成立时,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就承载着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使命。国泰君安研报分析,设立上述公司会加快养老第三支柱破局,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称为“三支柱”,但并不平衡。
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第一支柱,立足于保基本,体现社会共济,这个制度发展相对比较完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截至2022年3月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3亿人,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达到了12.6万亿元,累计结存超过6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在4月25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到上述信息。
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主要发挥补充作用,由单位及职工建立,李忠说,目前已经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截至3月底,参加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职工有7200万人,积累基金4.5万亿元,补充养老的作用初步显现。
第三支柱,则包括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等。3月25日,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说,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将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峻,养老金支出压力逐年递增,而以政府主导的公共养老金给付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因此加快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要加大我们的养老金储备,实际上需要多渠道、多支柱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加大我们的储备。但是现在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第一支柱上,尤其第三支柱非常少,此前几乎没有发展起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雷晓燕告诉《财经·大健康》。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近四年来,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才4万多人,保费收入不到6亿元。
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对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开业的批复,这间公司还可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人民币和外币资金,以及与养老金管理相关的咨询服务业务。
《财经·大健康》获悉,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在首款养老年金险之后,将推进突出养老属性的创新型商业养老金融产品的研发,并且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养老属性突出的产品,也正在准备中。
要满足什么条件,人们才愿意购买?
人们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信任程度较低,且已有产品相对比较单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不强。现在,新的商业养老保险如何来吸睛?
朱铭来告诉《财经·大健康》,一款商业养老保险如果要发展得好,人们基于投资回报率的考量,一般需要满足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跟银行比,二是跟物价水平比。
也就是在积累期人们每年交钱,投资回报率至少得比银行高。
银行的利率在不断波动:1997年的时候,银行一年期存款的利率,最高的时候超过10%,三年存款的利率大概在13%-14%之间;前段时间银行一个大额存单的利率约4%,现在已经降到3%或更低。
银行的定期存款基本是中短期,最长的五年,而养老保险公司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长期投资应该赚取更高额的回报。朱铭来粗略估算,如果养老年金险产品,人们连续一二十年的缴费,平均回报率起码得达到5%才行。
商业养老保险的保值功能,还体现在给付金额上,也就是到最后养老金的给付阶段,这个钱得盖得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跑得过通货膨胀。
朱铭来记得1997年有一款养老年金产品,给三五岁的小孩上一个少儿的保险,其中有一项是养老金,小孩到60岁的时候会一次性给付一笔养老金——10万元。当时看10万元养老金还是一笔财富,到今天像是开玩笑。
“所以养老保险产品如果做得好,得是增额给付。”朱铭来说,增额给付得符合给付时的物价水平,对应的购买力不能缩减。
有学者建议,商业养老保险得先让人清晰地了解它到底是怎么样的,未来是否真的能够给人以切实的养老保障。
如果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人比较多,吸引力大的话,也许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反之,如果参与的人少,产品难以活下去,价格也无法定得那么优惠,又会导致人们更不愿意去买它。
截至5月19日,国民养老保险公司仍在招兵买马,招聘数字化管理、渠道经理,以及资产管理部、信息技术部等多个岗位。最终,能否满足更多国民对养老资金的需求,等待时间检验。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首款年金险获批##有了社保,为什么要买商业保险#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背靠17家机构、百亿资本,国民养老保险首款养老年金险获批发布于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