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居家社区机构融合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一)养老服务供给呈现“哑铃形”特征
养老服务的现状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化机构提供的高端服务和政府兜底的敬老院提供的低端服务多,普通老年人消费得起、质量有保证的中档服务不足,政府服务普惠性欠缺,高端养老服务企业没有为中下层分忧的社会责任担当,政府对此的引导和规制欠缺。解决养老夹心层需要补足社区养老服务的短板。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有养老机构 38670个、机构养老床位 491. 8万张,机构空床、社区缺床现象普遍,服务供给呈现结构性失衡。
(二)政策误导养老服务投资偏重机构
从政府养老服务资金投向看,主要是以直接投资建设和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的名义,用在了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上,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却少有政府资金投入。从社会资金投入来看,跟随政府补贴政策走,也是以投资养老机构为主,特别是投资于养老公寓、养老地产建设,更有甚者,形成了入门费400万、月消费近2万元的高端养老园区在多地出现,有过剩之虞。政策偏狭主要源于政府考核指标的设计懒政,只考核看得见的、好看好算的。政府的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偏颇也是重要原因,补贴项目多,补贴行为和养老服务需求方少。
(三)城市社区养老设施数量少服务少
自2013年开始,政府在城镇社区陆续修建了一些设施,但是,其效果基本未能达到设计初衷,多半是有名无实,大多数是空闲或改作他用。社区自营的基本都倒闭,机构运营的也多勉强维持。机构运营的持续性主要跟服务规模有关,30张以上床位才能盈利,而一般社区只有10张左右床位。2022年3月的调研显示,作为省会城市的郑州,多数社区没有养老服务,去居委会、办事处咨询也得不到相关信息,工作人员的回答是:“我们没有钱,上级没有要求。”
(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够
居家养老与传统家庭养老的最大区别,就是得到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养老支持。目前社区养老的依托作用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很多养老家庭感觉无力和无奈。拥有养老服务平台的社区占比仅为 10.4%,老年人的需求和养老服务资源难以实现无缝对接,只有不足10%的老年人使用过居家养老服务。
(五)老年群体消费能力不足依赖外援
老年人生活基本保障水平较低,202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城市老人的平均月收入为 2377 元,农村仅为 832 元,与养老服务的市场价格甚至8折的老年优惠价格相比,老年人自身购买养老服务的能力明显不足。2021年郑州市的社区助餐服务,午餐15元,老年人优惠价12元,在养老服务普惠项目补贴资金停止发放服务券之后,餐饮公司承诺,就餐老年人仍然可以享受原优惠价,但是大多数老人却不再去就餐了。新建养老机构有高大上的倾向,脱离了普通老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长期照护保险覆盖面小,仍然限于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养老服务居家社区机构融合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发布于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