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公布了2021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镇入选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是全市唯一一个荣登榜单的乡镇。

泊于镇依托辖区各项资源,坚持需求导向,在健康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健康养老服务资源聚集、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和智慧健康养老平台建设方面加大投入,打造出“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完善线下服务体系、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等,不断完善智慧健康养老生态建设,提高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互联网+”打出适老服务“组合拳”

走进龙山湖智慧养老服务指挥中心,监控大屏上,实时显现着整个社区的老年人口数量、年龄分布、服务类型、服务内容等信息。屏幕上闪动着的小绿点,就是老人们当天预约的上门服务,有订餐的、订保洁的……每单服务完成后,屏幕上的点就会变成红色。

“你好,我想下午2点去洗澡。”5月12日9点,智慧养老服务热线接到了来自家中条件有限、身体行动不便的温泉寨村70岁村民梁绍佳的电话,助浴服务是梁绍佳每周三的“必点菜单”,只需一个电话,“点单、接单、派单、完单”都可在综合智慧服务平台上完成。

下午2点,龙山湖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员准时将梁绍佳接到服务中心。放热水、试水温、准备好助浴椅、助浴、吹头发、刮胡子、剪指甲……一个整套服务下来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服务人员刘继宇就这样服务了梁绍佳两年。

老有所养,也成为数字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的一部分。在泊于镇,已有4000余位老年人被纳入综合智慧服务平台,“老人们可以在龙山湖智慧养老中心以普惠性的价格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服务、短托服务、智慧养老服务、社区活动、医疗服务等优质舒适健康的养老服务。”龙山湖智慧养老中心负责人王晓艳说。

为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打造“15分钟响应圈”,泊于镇在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智慧健康养老新模式,坚持“智慧互联、医养结合、普及普惠”的建设理念,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截止目前,泊于镇已投资1077.48万元规划建设了1800平米养老服务中心,2020年12月投入运营,智慧养老服务热线总服务9826人次,月均1000多人次,累计为老人提供服务1.6万次,满意度达到95%以上,建设9间嵌入式养老机构、18张床位,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起居、生活照料、专业护理、康复理疗、精神文化服务,逐步构建功能完备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网络,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助力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红马甲”下好互助服务“先手棋”

“不在于包多包少,包的好不好看,只要下厨了就是一份心意。”5月11日,在夏庄村村民张福国夫妇家,夏庄村妇女主任车爱芹带着4名志愿者在整理好室内外卫生后,边唠嗑边包起了饺子,两位老人正被他们的话逗得直乐。

临近中午,100多个饺子包好了。碰巧的是,准备给父母做饭的张新安回到家,看到这一幕,激动地握着志愿者的手说:“太感谢你们了,希望你们可以多多来我家。”原来,年近80岁的张福国夫妇,皆因病致残,难以走出家门的他们,常年缺少生活的乐趣,这时志愿者上门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既可以得到适当的照顾,也能随时与子女交流。”车爱芹表示,志愿者的作用则是为辖区内特殊老人提供符合需求的养老服务,弥补老人的内心空缺,实现精神慰藉。

防疫期间,老人也能吃上“爱心菜”“爱心餐”。自3月8日以来,大邓格村志愿者董鲁威时常关注着微信群里各项防疫工作动态,当他得知因疫情防控严格、物资紧缺,村内有许多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出现蔬菜储备不足的情况时,他当机立断,将自家超市里储备的新鲜蔬菜和馒头免费送给低保户、独居老人和残疾人。有村民将董鲁威的爱心事迹发送到村民群内,立刻收到了大量点赞。“大家都很了不起,能做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我的荣幸!”他笑着说道。

同一时间,蒲湾社区志愿者林明霞家和独居老人林秀明家里总能天天传出一样的饭菜香,蒲湾社区是个大社区,有1972名居民,林明霞家和独居老人林秀明家隔了不止一公里。今年3月以来,一日两餐给独居老人送饭,成了林明霞每天雷打不动的头一件事。

林秀明今年95周岁,身体还算硬朗。“平时,她儿子隔三岔五回来,送些吃的和用的。老人年纪大了,只能简单烧个火、熥个饭。”蒲湾社区党委副书记刘衡三言两语道出了老人的难处:老人原本跟儿子在威海市里生活,看到天气转暖,老人思乡情切,执意回老家。“叫疫情给闹的,她儿子回不了村,老人的一日三餐成了大问题。”刘衡说,蒲湾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调查时了解到情况,安排志愿者林明霞给老人送饭,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任务。

连送了一个月的爱心餐,累不累?“这不算什么,多添一双筷子的事。都是乡里乡亲的,老人儿女不在家,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回家路上,林明霞又在琢磨晚上的菜谱了。“今儿晚上,打算包个海菜韭菜馅的饺子,保管透鲜的。”林明霞笑着说。

在泊于镇,还有为村里独居老人送来了大碗面、矿泉水、火腿等食品的夏庄村第六区小区长,为食材缺乏的高龄邻居送面粉的白马西村村助,为残疾老人送饺子的海头院村志愿者们……他们无一不将志愿养老服务进行到底。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农村养老……养老一直是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

今年,泊于镇加大志愿服务力度,通过全面摸底排查,掌握全镇独居老人157人、一级残疾人210人;各村居成立“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队伍33支,志愿者800余人,每年常态化开展各类帮助老人清洁卫生、端午送粽子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开展专业服务,引进仁德公益等社会组织,定期为多重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服务,确保各类群众能够得到温暖关怀。

“康养福地”答出医养结合“最优解”

3月2日是泊于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第七团队乡医刘延庆上门巡诊的日子,早上7点多,刘延庆早早拿着药箱,来到龙山湖社区居民周景凤的家中,60多岁的周景凤早些年因脑溢血后遗症导致腿脚不便,除了给其进行常规的测血压、血糖检查外,刘延庆特意带了威海市中医院下发的艾灸包,为其进行艾灸体验。

“施灸一般20分钟,这期间不要乱动啊。”刘延庆将艾灸包固定在周景凤的膝盖处叮嘱着。根据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的要求,刘延庆借着巡诊的契机,积极推广艾灸技术,对群众免费开展艾灸体验服务,优先覆盖贫困人口、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众体验3次后,为其免费发放艾灸礼包1个。

8点刚过,刘延庆就巡诊完自己片区里十几户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没来得及喝一口喝水、喘一口气,又马不停蹄带着一摞健康档案随访表来到龙山湖社区14号楼的老年活动室,那里已有不少老人排起了长队。

量血压、听心跳、问诊……接近中午,等待集中免费筛查的队伍才逐渐缩短,此时,刘延庆已连续3小时、筛查了100多位老人。

龙山湖社区的老年人能享受到这样的服务得益于签约了家庭医生,在泊于镇,卫生院组建了8个家庭医生团队,为全镇8780人签约人群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是落实医改政策的体现,是基层服务模式的转变。

养老,最受关注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医疗。“尽管老年人衣食无忧,他们也难免会有些大大小小的‘毛病’。”泊于镇卫生院院长于志明表示,“医养结合把专业的医疗技术和先进设备与康复训练、日常饮食、生活养老等专业相融合,是健康养老的一种新模式。”

现如今,泊于镇联合辖区内卫生院探索开展医养结合项目,整合威海市中医院、国医养生院等医疗机构力量,在各村居建有16个卫生室为辖区老人开展服务,与此同时,为镇域所有60周岁以上老人购买“威你保”医疗保险,每年对所有6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一次免费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常态化做好老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诊治等服务,精心打造专业的医养业务体系、一体化的医养管理体系、完整的医养服务体系,着力构建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

声明:本网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从“养老”到“享老”,这里的老年人幸福满满发布于2022/05/21

相关推荐